基礎設施建設:涉及網絡、主機、存儲設備、操作系統、數據庫、應用服務器等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的搭建。
主機房建設:包括機房的溫濕度控制、安全保安、防漏水、防雷等環境因素的建設,以及雙路供電系統和專用后備式不間斷電源(UPS)的配備。
網絡建設:實現局域網、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的物理隔離,并配備必要的網絡安全設施,如防火墻、入侵檢測、安全審計等。
數字資源庫建設:對所有館藏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,形成數字文件,建立檔案館數字檔案目錄中心。
應用系統建設:包括檔案信息管理、電子文件歸檔管理系統、智慧陳展系統、實體檔案庫房管理系統等。
人才隊伍培養:加強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,提升其對智能檔案室系統的操作和管理能力。
智能化管理系統:利用RFID技術、智能密集架系統等實現檔案的自動化存儲、檢索、查詢和管理。
環境與安防系統:配置溫濕度傳感器、空氣質量監測設備,并集成安防系統,如視頻監控、門禁控制等,以保障檔案的安全和庫房環境的穩定。
數字孿生應用:通過3D建模實現檔案庫房的數字化映射,提供更直觀的管理和控制。
服務與接口:開發數據接口,實現與其他系統的數據交換和共享,提供API接口服務。
安全保護:系統一般要求達到二級(系統審計保護級)以上安全保護標準,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。
用戶權限管理:實現功能權限、數據權限和設備權限的分級管理,確保系統的安全性和數據的合理訪問。
標凈規范制定:建立相應的軟件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技術標準,如數字檔案存儲格式與載體標準等。
售后服務: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,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和及時的問題解決。
“1+3+N”建設思路:提出一平臺三系統N應用的建設方案,涵蓋檔案管理、檔案存儲、庫房環境及安防系統等多個方面,實現智慧檔案庫房的全面智能化
